艺术留学

首页 > 艺术资讯 > 建筑设计:那些深受建筑师偏爱但大众却接受无能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那些深受建筑师偏爱但大众却接受无能的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24 艺术留学咨询:400-612-8881

一个人觉得很赞很哇塞的建筑,另外一个人就完全get不来,尤其是建筑师和大众之间的审美鸿沟,往往令人难以想象。举例解析:那些深受建筑师偏爱但大众却接受无能的建筑设计。

我们在欣赏建筑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种情况:一个人觉得很赞很哇塞的建筑,另外一个人就完全get不来,尤其是建筑师和大众之间的审美鸿沟,往往令人难以想象。一般来说,建筑师倾心而大众比较排斥的建筑,多半有两类:

一、建筑师的理想主义

 

使得其作为旁观者去从上帝视角评判建筑,与作为体验者的群众持有不同立场。简单概括,就是那些“只是看上去很美”的建筑,建筑师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二、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才能体会其重要意义和独特美感的建筑。

 

这个就好比没有学过美术史的人普遍只能接受写实的美术作品之美,难以感受到抽象作品的美。群众表示,怪我书读的少咯!

 

第一类,那些看上去很美的

 举个典型的例子——九龙城寨 

首先上一张美图,这是南华早报在纪念九龙城寨被拆20年的特别制作。也正是这张美图和一系列内容,一下子掀起了建筑界对九龙城寨的关注和“欣赏”。那么当年为什么要拆呢?

 

九龙城寨原是香港政府、英国与大陆之间的三不管地带,因当年签订割让条约时,声明这一块位于香港境内的土地仍属于中国,但大陆政府也不想深入此地来打扰、或是被当成挑衅的行为,渐渐的就成为无政府的贼窝。——百度

于是乎,无数私搭乱建、藏污纳垢、罪犯贫民,就这样聚在一起,像热带雨林在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雨水下生长,越来越密,越来越自成一体,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直到1993年,香港政府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决心拆掉它。清拆前夕,大量日本人来到九龙城寨里进行考察,在政府允许的一周时间内,绘制了十分精细的建筑图纸。精细到什么程度呢?

 

精细到每家每户的锅碗瓢盆和晾衣杆的位置……就是这么发指!这一系列图纸展现了九龙城寨当年的盛况:一个50000余人(后人研究推测)共同居住的高密度生态系统,也揭示了其中包括贫民、罪犯、妓女等多种底层或边缘人物在其中生存的智慧。正如第一张美图所展示的,这个0.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发地形成了丰富但结构清晰的路网、复杂而简单粗暴的垂直交通体系、有机的建筑肌理和空间结构,恰好契合了建筑师们近些年来无比推崇的“自下而上”地、自发的、没有建筑的建筑的情怀。

后来又有很多建筑师(其实还有社会学家、记者、史学家等等)在这些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延伸了对这个话题的多方面探讨。无数学者试图在其极度不合理的状态中,找寻和梳理出合理的分析,使得它的存在似乎也显得正义了。

 

但政府既然下定决心要拆掉它,历史上的九龙城寨显然就是“不正义”的。未经建筑分析而美化、合理化的九龙城寨,真实的样子其实是这样:

 

在它作为三不管地段的中间阶段,已然成为社会的毒瘤,滋生犯罪的阴沟。香港警方曾出动3000名警员,试图铲除藏匿其中的黑帮势力,但无疾而终。自此九龙城寨更加疯长,无数钢筋混凝土互相搭接,向上生长着,像是一个疯狂的肿瘤,又像是一个洪荒之力的源泉。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犯罪和丑恶事件越来越不堪。这里是赌博和娼妓的聚集地,也是毒品的倾销和消费场所;这里聚集着无数无所事事的混混和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黑帮势力,也逐渐衍生出包括大量无照诊所等各种各样违法乱纪的营业场所。如果一个小偷溜进了九龙城寨,一路追赶他的警察便就此止步不敢进入;如果一个少女被拖进了九龙城寨,只能在尖叫和奸笑声中求上帝保佑了。

直到1993年,没办法,强拆吧!显然,这个让无数建筑师规划师痴迷的有故事有个性的城寨,却是当时的香港市民和政府无法欣赏的。事实上,即便是作为旁观者的当今的人民群众,想象一下,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地方,你能喜欢得来么?

 

第二类,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

 才能体会其独特美感的建筑——卢浮宫 

 

先说说卢浮宫新馆加建部分,也就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玻璃金字塔相关部分。选这个是因为人们对它的态度有一个180°的大扭转,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大众审美的不靠谱性。

我们提到的卢浮宫,其实应该指的是这座老建筑,建于1204年,原本是法国王宫。在之后的800多年历史中,不断加建扩张,形成了如今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博物馆(其他三个是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和冬宫博物馆)。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基础上新建王宫(并在之后数百年内数代王室的加建中形成U字型的建筑主体),故整体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

 

这么一个厉害的建筑,容纳了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等经典作品,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前来赏玩。但现在网上一搜卢浮宫,出来的都是这样:

这个玻璃金字塔也是相当厉害,完全由玻璃和钢组成,延续了贝大师一贯的精准和高品质,重复的玻璃分缝和不带废话的细部,将三角锥的集合特性强化到极致。据说当年乔布斯在筹备苹果体验店时也是受到了这个的启发,进而提出了单幅玻璃更大、分缝更纤细、更烧钱的大块玻璃界面设计,好像还申请了专利。

 

扯远了……总之,这个玻璃金字塔现在也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可以说玻璃金字塔与老建筑交相辉映,也可以说在民众们的相片里(即视觉关注度上),玻璃金字塔甚至盖过了原建筑的风头。好厉害的说!现如今,我们不得不感叹,面对这样一个带有历史沧桑和皇室壕气的巨大建筑,大概也只有一个极致简洁的几何形才能不露怯吧——既不会对原建筑的整体感带来破坏,又增添了现代感和明确的导引性,简直就是完美的最优解!

但是八十年代法国总统密特朗准备加建卢浮宫时,将贝大师的这个设计方案公开,巴黎的民众可是打死都不乐意啊!当时新闻里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既毁了金字塔又毁了卢浮宫”。他们纷纷感叹,我们引以为傲的王宫面前,怎么能把埃及的玩意搬过来呢!我们这么牛X的法兰西,难道还要一个华人来指点!大概这意思啦,就跟中华人民听说要在天安门广场旁边放个水煮蛋的第一反应是一样一样的!有意思的是,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安德鲁是法国人,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师贝聿铭是中国人,所以也常常被业内开玩笑说是中法人民“互相伤害”“礼尚往来”的典范。

这张构图是不是跟上一张玻璃金字塔的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不管怎样,玻璃金字塔的方案是从世界各地各大建筑师的作品中,由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的十五位博物馆长投票后脱颖而出的(十三位投给了贝大师)。还是馆长大人们有眼光!总统大人也很有眼光,力排众议就这么干了!为了排解民众们的愤怒,建造团队先是在卢浮宫前的拿破仑广场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等尺度的金字塔,让市民们感受一下。看完之后市民们感觉,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呢?看到实物怎么感觉好像还蛮搭的?于是反对声慢慢就少了,这个优秀的方案也就如期地进行建设了。

1989年,玻璃金字塔落成。它不仅是一个供拍照的广场雕塑,而且是一个地下世界的入口。从这里人们可以通过旋转楼梯进入地下大厅(不用买票的区域),在厅内仰看地面上充沛的阳光,玻璃此时也好像不存在了一样。地下大厅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运营,又承担着通向旧建筑展厅入口的功能,大大缓解了原来人们面对着一个巨大规模的U字型建筑的漫长立面而不知入口何在的困扰。人流的疏导指引和新建功能的增补,都在这么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形态中解决了!完美!不知道当年那些喊破嗓子反对的法国人,如今来到这个优秀的建筑面前,会是什么感想呢?

返回资讯列表

在线提问导师

Norah

谢菲尔德大学 · 景观设计

咨询

热门搜索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纯艺
  • 日本留学
  • 服装设计
  • 伦敦艺术大学
  • 动画
  • 皇家艺术学院
  • 帕森斯
  • 罗德岛
艺术留学评估

申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