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课不认真听课,就喜欢涂涂画画,当时老师还以为我上课认真听讲,每时每刻都在低头“做笔记”,就觉得不用上课都能受到表扬,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开心,慢慢觉得和设计有关的东西都很好玩,就喜欢上了。”
《导师说》系列已经做了N期了,介绍了N多艺术家、设计师给大家。满满的艺术留学故事经验+干货也收获了不错的反响。这一期我们依旧请来了ACG场域空间设计工作室的Yali导师,一起看看这期她会和大家分享哪些内容吧。
Yali
谢菲尔德大学
景观建筑
Q:请问您最初是怎么与艺术结缘的?又是什么原因在那么多艺术专业中唯独钟情于现在的专业呢?
Yali:小时候上课不认真听课,就喜欢涂涂画画,当时老师还以为我上课认真听讲,每时每刻都在低头“做笔记”,就觉得不用上课都能受到表扬,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开心,慢慢觉得和设计有关的东西都很好玩,就喜欢上了。
选景观建筑是因为初高中就对生物自然特别感兴趣,之后有幸在高中生物老师的引导下创立了生物社,想着大学选生物工程作为以后走下去的路,无奈家长反对,唯有“曲线救国”选择和生物沾点边的景观建筑。
再加上一直以来活在广州暴雨水浸的阴影下,从小会有个梦想,怎样才能解决广州的排水问题。现在当然也在为这个问题烦恼着,只不过会转化为怎样用更为低成本,低维护,观赏性强的可持续设计手法去解决这类问题罢了。
Q:您觉得出国学习艺术对于艺术生来说重要吗?为什么?
Yali:其实也不能用重不重要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感觉作为设计这个行业,多学习,多接触,多见识估计也会比局限在一个地方里学习要成长得更快吧。
因为其实回过头来想,有时候身边的人问:“对喔?为什么我没想到?你怎么想到的?”这类问题时,答案其实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我接触过,我看过吧。
Q: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国学习艺术呢?能分享一下您申请留学的过程吗?
Yali:说实话当初选择出国学习是因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学艺术就是纯粹的喜欢,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本科的申请流程其实还算是简单,学了一下雅思,然后咨询中介后就直接选了谢菲了,最后等雅思成绩出来把签证办下来就好了。
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会有点难,因为当时要一边工作,一边准备作品集,一边考GRE,写文书什么的。整个流程如果想顺利一点的话其实提前准备作品集会显得得心应手很多,也少走些弯路。
ACG优秀学员YUE同学作品
未经授权,请勿盗用
Q:就您所教的艺术专业,对于作品集准备这一块是否可以给到一些干货的分享
Yali:景观建筑其实包含的科目有点多,有些学校注重植被的设计,有些学校偏规划,有些学校偏生态,但是有些学校又比较综合。我个人建议做作品集之前了解自己最钟情于什么,想去哪个学校,认真了解他们的课程及研究方向,到时候在作品集里着重突显出来,可能会事半功倍。
同时一个作品集里可以包含不同尺度的项目,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突出自身软件能力和对不同尺度的设计能力的把控。同学们也不要害怕有小组项目,其实我们在国外学习一般前期调研都是小组一起的,到了设计部分才会个人完成,所以团队合作能力可能也会是衡量的其中一个标准。
Q:是否可以聊聊您在国外留学的一些精彩经历?
Yali:读景观最好玩的地方我觉得是可以去Field Trip,每学期都会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和调研,虽然天气很恶劣,但是回想起来还是痛并快乐着。课堂中有些Workshop也很难忘。
而且国外的校园生活其实一点不差于国内,我们学校有很多叫做“Give it a go’的活动,给我提供很多乐趣,我可以去尝试学手语,西班牙语,做咖啡拉花,做志愿者等等。当时大三的时候还有交换的机会,我有幸去了澳洲,也是不错的经历。
个别经历
Q:海外的学习经历,给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Yali:读书学习带来的变化一般都是潜移默化的,只能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发现。好像出国前不太爱说话,现在出门排队参加个活动什么的看到身边有人,总是忍不住想跟人聊天;走在大街上老是盯着植被,铺装之类的看;工作上可能在学校训练惯了,安排的任务一般都不会拖,能按时完成;遇到什么问题也会自己先解决,实在不行才会问别人。
Q:对于想要选择设计专业或已经入门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Yali:景观设计是个挺接地气的专业,如果喜欢或者已经入坑的同学们,除了平时多读点书外,也可以多观察身边的景观,多问为什么,有很多同学做设计都是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身边的设计就是这样的,存在即合理。
其实可以试着反问为什么合理?哪里合理?把它照搬到自己的设计里依旧合理吗?平时也可以多上网接触一些竞赛项目或者国内外的落地项目,思考和理解他们的设计原理。有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毕竟除了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啊。